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本文目录一览:
- 1、谁接替了勃列日涅夫?
- 2、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毁了苏联呢?
- 3、勃列日涅夫主义是什么意思
- 4、评价勃列日涅夫
谁接替了勃列日涅夫?
1、赫鲁晓夫,任期: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任期: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安德罗波夫,任期: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契尔年科,任期: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戈尔巴乔夫(苏联时期最后一位领导人),任期:1985年3月11日―1991年8月24日。
2、第三任: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他与 1953年 9月7日 - 1964年 10月14日 担任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他全面批判了斯大林,他让中苏关系经历了蜜月期和破裂。
3、是: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苏联党和国务活动家,企业官员,外交家。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副主席。在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死后三度代理最高苏维埃主席一职,期间接近一年。
4、年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他之后的苏联领导人有: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当政不到2年,1984年2月即去世。契尔年科 契尔年科当政只有1年,1985年3月也去世。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11日上台,至1991年苏联解体。
5、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期间,安德罗波夫以俭朴的生活作风著称,月薪仅为1200卢布,远高于当时苏联职工的平均水平,但他勤俭节约,工资的一部分用于资助孤儿院的孩子们。他严格的时间管理,体现了极强的时间观念,不论自己与他人在交谈,一到约定时间,他便会立即接待预约者,展现了他的专业与效率。
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毁了苏联呢?
1、可以这么说,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贪污腐败问题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最终成为毁了苏联的一个重要因素。
2、第苏联本身发展过于侧重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更加缓慢,经济一度陷入停滞,这样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第二,苏联频繁发动战争,对自己消耗极大。第一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与美国再次展开争霸,而且苏联一度处于攻势,而美国则因为越南战争失败,而陷入守势。
3、还有一个错误就是赫鲁晓夫当时和中国的关系破裂了,这个事情就不说了,等于说是丢掉了好的盟友。勃列日涅夫 由于太追求世界霸主的地位,所以勃列日涅夫把财政都花费到了重工业和军工业方面,其它方面就很差了,所以这是一个畸形的国家。
4、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经济体制僵化,政治高压态势,外交政策的失败,使得苏联在国际舞台上失去了优势。勃列日涅夫的统治后期,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成为其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5、勃列日涅夫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因为其前阶段表现较为平庸而被党内高层官僚作为一个过渡性人物选定出任苏共总书记的。因此,他的政治基础在最开始是很薄弱的,不仅客观上没有赫鲁晓夫发动改革的能力,主观上更是丝毫没有改革的愿望。
6、新的社会价值观尚未形成。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社会问题反映了一个国家在转型期面临的巨大挑战。酗酒、离婚、经济体制僵化、教育质量下降和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共同构成了苏联社会的多重困境。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勃列日涅夫主义是什么意思
勃列日涅夫主义体现了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勃列日涅夫的对外扩张野心和霸权主义思想。
勃列日涅夫主义勃列日涅夫,指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签署国所采用的一种有限主权论。这是苏联1968年8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后勃列日涅夫,西方制造的一个名词,认为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是这一思想的代表,因而得名。
勃列日涅夫主义,又称为勃列日涅夫学说,是1968年前后由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制定的一整套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这一理论主张采取进攻性战略,以美国为主要对手,战略重点在欧洲,力图取代美国、称霸世界。在苏联及华沙条约成员国内,该理论推行了一套对外扩张和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和政治控制的策略。
总结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主义是苏联在冷战时期推行霸权主义的理论基础,它试图通过一系列理论和观点来维护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领导地位和控制权。然而,这种理论最终导致了苏联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
评价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毁誉参半的政治家。以下是对他的具体评价:政治地位与军事贡献:高层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是苏联的重要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并被授予元帅军衔。
勃列日涅夫是一个具有复杂历史形象的政治家,其执政时期对苏联产生了深远影响,评价毁誉参半。
他的慈祥形象深入民心,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国际地位提升: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成为了军事上的超级强国,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争议与负面评价: 内部矛盾加剧:尽管国力达到高峰,但勃列日涅夫对社会内部累积的深层次矛盾缺乏深刻理解,导致这些矛盾逐渐加剧,为社会动荡埋下了隐患。
勃列日涅夫被授予元帅军衔,这一荣誉是对他在苏联政治和军事领域贡献的认可,但对他的整体评价需全面看待。首先,勃列日涅夫作为苏联的重要政治家,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中担任过多个高层职务,包括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以及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苏联GDP增速下滑,过度依赖资源出口,这引发了后人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国际地位巅峰: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达到了国际地位的巅峰,与美国形成对抗态势,这体现了他在维护苏联大国地位方面的努力。
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毁誉参半的政治家,评价勃列日涅夫的具体内容如下: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人,为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被授予元帅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