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天文 正文内容

出师表(出师表多少字)

sfwfd_ve1 知天文 2025-09-11 18:25:09 9

本文目录一览:

诸葛亮《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的全文是什么?

1、前出师表 臣诸葛亮,奉旨出祁山,讨贼敝国,庶凭天意,谨以出兵之意,表于陛下。臣受先帝托孤之恩,誓竭尽忠诚,辅佐刘禅登位。今日边境不安,贼寇作乱,宜速征伐,以彰国家之威。兵民疲敝,然臣必亲征,望陛下体恤民情,善纳良言,勿因小失大。当思先帝创业之艰辛,勿忘北伐之志。谨以此表,明臣之心志。

2、诸葛亮《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的全文是什么? 《前出师表》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后出师表》 诸葛亮南征后,北伐魏国提上日程。北伐魏国是刘备集团一贯的方针。刘备以夺取天下为最终目的。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出师表有什么不一样?

1、出处不同 《前出师表》指诸葛亮的《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而《后出师表》载于三国时期吴国张俨的《默记》,具体是否为诸葛亮所作,仍有异议。创作时间不同 《前出师表》是诸葛亮作于三国时期(227年),而《后出师表》作于蜀汉建兴六年(228),比《前出师表》晚了一年。

2、出处不同:《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后出师表》:载于三国时期吴国张俨的《默记》。侧重点不同:《出师表》:以开导后主刘禅的昏庸为主,劝勉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前出师表:确为诸葛亮所写,被广泛认可。后出师表:学术界普遍认为后出师表是伪作,并非诸葛亮亲笔。写作时间:前出师表:写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具体时间为蜀汉建兴五年春。后出师表:尽管被认为是伪作,但按照其内容描述,似乎是针对后续北伐的情境,时间应在前出师表之后。

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

1、诸葛亮《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全文如下:前出师表 臣诸葛亮,奉旨出祁山,讨贼敝国,庶凭天意,谨以出兵之意,表于陛下。臣受先帝托孤之恩,誓竭尽忠诚,辅佐刘禅登位。今日边境不安,贼寇作乱,宜速征伐,以彰国家之威。兵民疲敝,然臣必亲征,望陛下体恤民情,善纳良言,勿因小失大。当思先帝创业之艰辛,勿忘北伐之志。

2、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57)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临近。 (58)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 (59)泸: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 (60)不毛:不长草木,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3、原文:《出师表 / 前出师表》(节选)两汉: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出师表》的原文如下:开篇陈情: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原文如下:开篇明志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原文如下: 臣亮言:先帝(1)创业(2)未半而中道(3)崩殂(4),今(5)天下三分(6),益州疲弊(7),此(8)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9)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10)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11),欲报之于陛下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黄东雷手书《前后出师表》(7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 【朝代】三国时期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文章目录
    搜索